工業材料 [第379期]:高安全電動車電池與模組 可拉伸電子與材料

點閱:1

並列題名:Industrial materials

作者:工業材料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18.07

出版社: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出版地:新竹縣竹東鎮

格式:PDF

本期內容簡介

工業材料雜誌七月號推出「高安全電動車電池與模組」及「可拉伸電子與材料」兩大技術專題

驅動台灣下一波綠能產業新經濟之鑰

根據IEK的調查,2016年全球車用鋰電池產值達4,000億台幣,預估至2020年,全球車用鋰電池產值將高達1兆2,000億台幣。日本先端科技調查報告也指出,2030年電動車年銷售量將達1,000萬台,其中純電動車年銷售量為650萬台,插電式電動車為350萬台,所需的電動車動力鋰電池需求量將高達554 GWh,將是2017年全球電動車動力鋰電池需求量(48 GWh)的12倍。為了加速電動車發展與普及化,動力鋰電池系統的發展是其關鍵,未來動力鋰電池的技術將朝向高能量、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與快速充電等方向發展。因此,需要開發新世代高能量及高安全動力鋰電池材料/電池芯/電池模組/電池系統技術,以符合未來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動巴士與儲能系統等的電源需求。本期「高安全電動車電池與模組技術」技術專題內容包括電動車動力鋰電池市場與應用、電動車電池安全設計、高安全電池極板、電動車電池模組熱模擬與安全設計,以及高壓電池管理系統等豐富主題。期藉由新世代電動車所需的高能量及高安全動力鋰電池芯/電池模組/電池系統技術介紹,喚起大家對的電池儲能系統的重視與投資,提早投入與掌握未來電池儲能系統的產品商機。

 

更舒適精準的穿戴式貼身守護

物聯網技術盛行為科技產業帶來重大變革,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和個人化,可預見未來電子產品的功能將變得更加多元,其中又以人體生理感知與外在環境監控對於消費者的需求性最高。若進而串聯生技醫療、智慧型織物及智慧機械等相關技術,可望開發出各式各樣不同之應用領域。特別是穿戴裝置所驅動的健康經濟,也將使隨身生理量測的方式逐漸由目前的近身模式(Close The Body),進化至未來的貼身模式(On The Body)與植入模式(In The Body),以進一步確保各受測者的絕對安全,與活動力及生產力的提升。智慧化科技電子系統產品樣式除了輕薄,也要求量測準確及穿戴舒適,因應未來商品要求舒適性與長時間配戴,使用在裝置內的系統級封裝(SiP)元件將聚焦於軟性化及可塑型化發展。本期「可拉伸電子與材料」技術專題,規劃系列關鍵材料與元件技術主題介紹,依序為可塑型基板材料設計與製程技術、可拉伸導體材料技術、可拉伸基板封裝材料技術及軟性可塑型元件技術於下世代穿戴式產品之應用等,期望能藉此專題讓讀者對可拉伸電子元件及材料技術的發展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進而賦予更高關注,共同為此新興產業開創商機。

 

主題專欄與技術發表會

市場瞭望專欄「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下之潛力材料」一文從市場與需求端角度(全球性的大趨勢所引發的材料需求)、技術及供給端角度(核心技術所發展出來的新材料、運用新生產技術或應用技術所生產的新材料)兩方向,第一手觀測與分析未來具發展潛力的材料項目。綠色環保專題「太陽光電模組之材料回收與資源循環技術」一文延續上期,介紹幾種已經實際使用在大型發電站的太陽光電模組產品及其回收處理方法,並探討各種回收材料之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技術發表會有工研院材化所發表的「IEC儲能系統用鋰電池安全標準發展」及資通所發表的「電池重組技術」。熱門專利組合則推出工研院材化所在「高安全電動車」、「薄膜加工技術」兩大類八項優質專利組合。篇篇精彩,歡迎賞閱!

凡對以上內容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參閱2018年7月號《工業材料雜誌》或參見材料世界網,並歡迎長期訂閱或加入材料世界網會員,以獲得最快、最即時的資訊!

雜誌簡介
 
工業材料雜誌係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發行,創刊於1987年,暢銷海內外的工業材料雜誌稱得上是國內最具權威的材料專業雜誌,以前瞻性產業之研究、發展、應用為報導主題,其內容包含各大領域,如光電顯示/無線通訊/能源儲能/智慧感測/綠色環保/電磁/輕金屬/複合材料/有機高分子/陶瓷薄膜/奈米微細技術/構裝散熱/材料設計檢測/市場瞭望/聚焦兩岸….等等。資訊新穎、市場動態掌握即時,是關心材料發展、材料應用、產業走向人士最佳的參考資料。每月一冊,受用無窮,廣泛且詳實的內容,成為產業界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工業材料雜誌作者陣容堅強,除了有工研院內的數百位專家為強力後盾之外,舉凡產業界的技術先進、各大專院校的知名學者、海外學人、專家均在作者之列。自創刊以來,普受各界好評,同時,為數所大專院校推薦為選讀好書。

  • 材化推廣天地 MCL Plaza 熱門專利組合
同書類書籍